近來看了一部七十年代的電影,有所感應,特此寫了這篇 "影記"。斤兩不夠,不敢叫影評。我寫關於電影的雖然一向不寫簡介(synopsis),只記我認為有趣的畫面,但是劇透指數頗高,建議先看過這部電影才繼續閱讀。
這是一部英製的電影,原名為 S.W.A.L.K,意即 Sealed With A Loving Kiss,是那個年代的英國學童流行寫於情信信封的字句。後改名為 Melody,是女主角的 first name。中文譯為兩小無猜。
以小童為題的電影我一向小心選擇,為免看了一些孩童式的英雄主義電影或卡通魔幻片。但這部電影的 cast 一看就有一定的信心。男主及配角都曾演出於苦海弧雛,又名弧星淚(是1968年歌舞劇電影版的Oliver!,不是2005年電影版的 Oliver Twist)。男主角 Mark Lester更是主演 Oliver Twist的角色,而配角Jack Wild 則演過小靈精。再加上兩小無猜的音樂製作由 the Bee Gees一手包辦,起碼可以確定有好的音樂幫助我們融情入景。
這部電影可以幫我們找回不少的童真,例如有一幕一群女生在談論接吻的時候有個女生就說了句 "I always think kissing would bring babies",男生則年紀輕輕就在研究及實驗炸藥。影片亦用小孩天真的角度窺探成人世界,例如他們會質疑學拉丁文的意義,Jack Mild 就說 "well, because I couldn't speak to a dead Roman even if I could speak the bloody lingo, sir." 其實這不是個沒有意義的質疑。的而且確,當人大了,很多事情我們都習以為常,take it as it is, take it for granted。 但是往往是孩童的提問,是最純真的,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再舉一例就是歷史課時 ,老師說到 Wellington Iberian Campaign,Jack Mild 飾演的Ornshaw問了句 "What is Wellington doing in Spain in the first place?" 老師只答 "because, Ornshaw, he was. That's why."史實當然重要,但是研究史實的方法論同樣重要。小孩有意義的提問往往被成年人偏見地無視。這部電影有好幾個畫面都在嘗試描述這種生活上的矛盾。
還有一幕我覺得有趣。當上耶課時,老師提到約翰福音一個章節,問及耶穌當時是跟那位門徒對話,無人答到,他一氣之下問了句 "Does anyone know who Jesus is?" 全個課室鴉雀無聲。這幕我覺得又有趣,又深度。認真想,學童答不出誰是耶穌,究竟是他們本來無知,抑或事實上根本無人知道耶穌是誰/認識耶穌。我們所知的耶穌故事都是在很久以前寫下的書目告訴我們的,有人確定到這些故事的真確性嗎?這幕居然是個成年人問個天真但有意思的問題,用黑色幽默,幽了耶教一默。這個情節真有點驚喜。
整部電影沒有什麼高潮情節,唯一高潮的可能就是當男主角提出要跟女主角Melody 結婚。十歲人仔就想結婚,爛漫的愛情觀,我都曾經有過。特別感觸。
女主角更問到男主角會否愛她 50年,男主角答當然,還說我都愛了你一個星期啦。邏輯上當然說不通啦。但是奇怪的是,為什麼人歲數愈小,看年月就愈慷慨,明明50年對十歲的人是足足5倍的數字;但是隨著人成長,年歲愈大,縱使10年都覺得是很長的日子,10年的愛情都覺得太渺茫。可能就是年月的洗禮,令人忘記那份童真,令人變得現實而毫不浪漫。
提到 The Bee Gees 是這部電影的音樂製作,當然電影中不時穿插著他們的好歌。為這部電影寫的好歌有,In the morning, Melody Fair, Give your best, To love somebody,就是連大家熟悉的 First of May,都是這部電影的 soundtrack。今日邊聽著First of May,邊記低看這部電影的情感,不知下次再看會不會有另一番體會呢?
送上 First of 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