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13

人。相處。溝通

今天想說人際關係與溝通的邏輯。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孔;這不是虛偽,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必要技巧,至少我認為是這樣。

人是性本善抑或性本惡,沒有人有定論,我也沒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至少可以假設人是善良的。父母愛不愛自己的子女,絕少人會否定,但是有時那種隔代的愛的表達方式會被理解為不愛的表現;但是至少可以假設每個父母都愛子女的。不過人是善良以及父母愛子女的預設並不保證和諧相處以及溝通無阻。

人要夾人緣,對不同的人就要有不同的面孔。對親友如是,對父母亦如是。既然知道人家是善良的,父母是愛自己的;話不投機則退一步海闊天空,沈默是金。所以朋友可以四海皆是,交心的朋友則要經相處後才再下定論;通常一次相處已知大概,英文的講法是whether you click with somebody,你跟某某人能否"撻著"。父母不能選,有代溝,意見不合,就只好忍一忍,左耳入右耳出。左耳入右耳出並非不尊重,我反而覺得是另一個境界的尊重。普通朋友跟交心好友都稱呼作朋友,但是對不同的朋友的面孔就可以很不同;家長式嚴教的父母跟朋友式寬教的父母都是父母,但是對著不同的父母,子女則有不同的面孔。都是正常的。有人會不滿意這種合理後果,那就要講求自己的覺悟了。

溝通是要講邏輯,邏輯並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反而是最基本的,每個人都必備的工具。如果溝通時犯上多重標準,亂搬龍門,過分主觀等等的邏輯謬誤。這般的溝通一定沒有結果,因為大家連基本的結論都不能達到。當然啦,語言系統都不一致,說話都只是大家亂放嘈音,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一方有邏輯,另一方沒有呢,那有邏輯的一方會很沮喪,不說也罷。人是每個都獨特的,<<天與地>>的名言是百萬個人就有七百萬種不同的聲音。所以有不同的意見是正常的,但是持不同意見不表示不能溝通,當然意見大相徑庭的,要較長時間的磨合,但是大家最後都應該可以瞭解大家的立場,尊重不同的意見,這個就是西方agree to disagree的精髓。但是這一切一切都需要一個前設,就是大家溝通時要有邏輯,否則雙方都會覺得自己講的才是唯一的真理,因為龍門亂搬後,射得進球的就只有自己;多重標準下,一定只選合乎自己論據的標準自圓其說。沒有邏輯,任你再爭一萬年都只會徒勞無功,不合的意見只會在每次的爭辯後各自加固自己的成見,把雙方推向各自的極端。這樣的溝通只可以說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