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3

約克 - 歷史篇

十一月獨遊約克市 (有異於約克郡, 後者涵括前者。),感覺是這是一個歷史感重,很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跟很多英國的城鎮一樣,約克的建築特色或多或少穿插著喬治年代(Georgian era)以及維多利亞年代 (Victorian era) 的新古典/浪漫主義建築風格,但跟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它的街道有濃厚的中世紀味道,中世紀甚至古典氣色比現代氣色重。約克的歷史成就了它今日的面貌,所以從了解歷史開始,是了解約克最好的第一步。




約克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段時期。以時序列:羅馬帝國佔領時代,維京入侵及統治時代,以及諾曼佔英及後時代。其中以維京對它的文化影響最深,諾曼以後的歷史痕跡最明顯。

羅馬帝國佔領時代:

在這個時期,約克並不是叫約克。羅馬帝國在公元71年,由 Cerialis 帶領的第九兵團 (Ninth Legion) 佔領"約克",開發它並命名為艾伯拉肯 (Eboracum)。

羅馬人就是看準艾伯拉肯位臨烏茲河 (River Ouse),兩面被河包圍,只要沿河建城就可以輕易防守。羅馬的城牆圍起今日約克的市中心。而羅馬人建的城牆都是矮牆,不是我們今日聯想的高牆寬壁,那些是中世紀諾曼人的建牆風格。


羅馬帝國的歷史任務基本上是為約克奠基。歷史上,三個羅馬帝王曾到艾伯拉肯 "上朝" (hold court),Hadrian, Septimius Severus, Constantine I 。 Hadrian 就是在英格蘭北部建城牆把 "蠻族" 隔在 "世界盡頭" 以外的那個帝王,在約克沒有做過麼大事。 Severus 則把約克定為下不列顛 (Britannia Inferior)的首都,為它日後成為英倫重鎮鋪了路。而 Constantine I,君士坦丁(無錯,就是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 的君士坦丁,他是第一個皈依耶教的羅馬帝王,亦是他開建基督教大城君士坦丁堡,即今日的伊斯坦堡。),與艾伯拉肯就有更大的淵源。因為他就是在他父親死後,在艾伯拉肯被推舉為帝王,然後在艾伯拉肯登基的。所以在約克大教堂 (York Minster) 前都有他的雕像。



約克人到了今時今日對這位帝王都有一種尊敬及一份親切感。

羅馬亦在約克建教堂,今日的約克大教堂的基礎就是最早源自羅馬的教堂的。 現在去約克大教堂參觀它的地下室都會見到以前羅馬人的痕跡。

羅馬人最常用的大圓柱,現今長埋地底。

而一些不是埋在地底的羅馬遺跡則依然公眾展覽,例如這條羅馬時期的圓柱。


在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沒落;6世紀,中世紀開始後,羅馬人很快就撤出了約克,至不列顛島,撒克遜人 (Saxon)就開始冒起。但是撒克遜在約克的統治並不長久,亦對約克相對沒有重大影響。自維京人 (Viking) 從 Scandinavia 大遷移,約克很快落入維京人的統治,被列入 Danelaw的屬地。當時入侵不列顛島的維京人大都是來自今日的丹麥,故名 "Danelaw"。

維京入侵及統治時代:

維京人稱約克為 "Jorvik", "J"讀 "Y"音。跟今日 "York",中譯約克非常相似。可見維京對約克影響之深遠。

維京人遺留的文化在今日約克人的字典都有跡可尋。他們的 "gate"是街的意思,源自維京語的gatta,他們的 "bar" 反而有 gate 的意思,解作柵欄。著名例子就有 "whip ma whop ma gate":


字義上可以譯作英文的 "what a street"。它是全英最短的街道之一,亦可能是最短。

維京人雖出名殘暴,嗜好搶略(雖然歷史學界就現代人對維京人的這個印象是持可疑的態度。正如維京的武士是不用有角的頭盔,因為一被敵人捉住頭上的角,即在打鬥中處於劣勢,所以有角的頭盔是不合理的。)但是維京人定居後跟英國本土人其實是過住相對相安無事的生活,而一段時期,約克人至效忠維京多於撒克遜的貴族。

維京人開放約克為貿易河港,使其經濟開始發展起來。約克亦慢慢升格為政經重地。

因為約克經維京的長時間佔領,到現今考古學家可挖出相當多的維京遺物,隨時比全英加起來更要多。約克市亦開放了幾個維京的文物館,有些更設互動區(Hands-on section),寓歷史於娛樂。

但是自9世紀末 (871年) 阿爾弗雷德大帝 (King Alfred the Great) 在韋塞克斯 (Wessex,or West Saxon)冒起,統一五國分裂局面,把維京趕出英國後,撒克遜又再次恢復對約克的管治。當然後來 King Athelred the Unready (人如其名, unready)的薄弱皇室勢力使維京人有機可乘在 Canute帶領下再入侵英國又為前Danelaw (約克在內)的屬地帶來一段小插曲。但是下一個在約克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就要數在 1066 年中土戰爭 希斯汀戰役(Battle of Hastings)後,英國被諾曼人在征服者威廉 (William the Conqueror)帶領下入侵並長期統治的時代了。

諾曼佔英及後時代:

由於約克經多個政體統治,對維京的效忠尚且苟延,對撒克遜的管治都未完全適應,突然又要向諾曼這個即使來到英國也只講古代法文的軍伐政權表示忠誠;加上約克位處英格蘭北部,跟核心皇權有一段距離;約克對諾曼的統治是非常不情願的。征服者威廉在1068年對約克人感到十分沮喪,竟實行了殘酷的屠城,把約克夷為平地。史稱 (harrowing of the North) 。

征服者威廉更建約克監獄(今日開放為 York Castle Museum) 及高塔,以作平亂之用。

就是在這個時期,英國開始流行高塔厚城牆的。
 約克監獄對出的 Clifford's Tower。塔下的山坡都是人工堆砌出來的,以設制高點。
 前約克監獄,現為 York Castle Museum。


他的兒子 William Rufus 對約克感到抱歉,加上他是虔誠的教徒,所以他在約克建了很多教堂,當中 St. Mary's Abbey 在今日最出名,亦是僅餘的教堂遺跡。為麼是"僅餘"?熟悉英史的人應該猜到是跟後來都鐸 (Tudor)皇朝英王亨利八世 (Henry VIII)有關。他實行宗教改革 (Religious Reformation),把英格蘭很多的天主教 (Catholic) 教堂破牆去頂,變為廢墟。St. Mary's Abbey雖難逃厄運,但今日尚剩一面破牆,以作歷史參考。



 St. Mary's Abbey 的址在 Museum Garden。

看著這個廢墟可以驚嘆當日的皇權之大,可以建起這麼大一座教堂,又可以把宏偉的教堂打成廢墟。時代的洗滌, St. Mary's Abbey變成今日的模樣;時代的洗滌,約克亦被造就今日的面貌。

約克就是這樣經羅馬,維京,諾曼及後的皇朝打磨成為今日的約克。值得一提的是,約克並不是沒有現代史,只是在現代時期的工業革命,英國的發展偏向了運河流速較快的英格蘭西部,例如曼城 (Manchester),漸漸遺忘了約克這個千年古都,所以約克得以維持它中古的面貌。對於學歷史的人,這絕對是一件好事。而我在約克的歷史氛圍下亦享受了一個週末假期。下一篇文章將會是約克的旅遊篇。 Stay Tune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