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2015

英國大選倒數最後一天 - 綠黨、威爾斯黨、 民主統一黨

可撼動大選結果的政黨都在之前的文章提過了,今天著墨談一談政治影響力較少但是社會影響力正持續攀升的綠黨(Green Party)。筆者對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的政治格局不是怎樣熟悉,在這就簡單介紹兩句在這兩地盤踞的威爾斯黨(Plaid Cymru) 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一如以往,(接下來的報導並不會羅列有關政黨提出的政策細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政黨的Manifesto。)

綠黨,顧名思義是一個以環保議題起家 (好一段時間它甚至另名為生態黨 (Ecology Party))的政黨(或政治勢力);算是世界潮流的一部分-美加都有各自的綠黨。這個政黨目前只有一個國會議員-在 2010 年出選 Brighton Pavilion贏得議席的 Caroline Lucas(而今次的大選預計只會有最多一席的進賬)。綠黨的政治願景在現實型的英國可謂是純理想派(坦白說,筆者對綠黨有點偏見,總覺得他們就是那種「只要人人無私關懷共濟,烏托邦就會到來,共產就會成功」那類型的理想主義),但是社會是需要這些思想激進派(有別於行為激進),才會逐步逐步改進,畢竟建制的惰性太強了。

綠黨的黨魁是 Natalie Bennet ;有不少人甚至綠黨的支持者反而更希望綠黨的唯一國會議員 Caroline Lucas 擔任黨魁,情形有點像工黨不少內部聲音都偏愛 David Miliband 而不是他弟弟、現任的黨魁 Ed Miliband。Natalie Bennet 是堅實的社會主義者(甚至共產主義者),她的堅定信念是值得欣賞的,只是距離有效執政、管理國家,她跟她的政黨起碼暫時都是摸不著邊。她幾次被人問及重要的經濟議題以及被質問她提出的政策的可行性時都顯得虛怯,有次的電台訪問更 dead air 了好一會,她後來直認被主持人問得腦袋一片空白,這些都是她的致命傷。

綠黨的理念大概就是只要建立龐大的福利國 (Welfare state),加強環境保護,人民就會(各方面)健康,生產力自然會上升,投資於人力資本亦必有豐厚的回報。只是,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達成這些的願景,即使是長遠有可能邁向如此美好的彼岸,恐怕都需要無比的信念捱過一段中轉期。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此等的信念。問問自己,想 take a leap of faith ,就不要怕,投綠黨!

話說回來,綠黨的政治廣播是挺有創意的;筆者第一次看,覺得娛樂無窮:



綠黨亦在早前(一如意料)表明不會以任何形式支持一個保守黨政府。

接下來,就談一談其他兩個黨。威爾斯黨的立場跟之前提及的蘇獨黨其實非常相似,只是在影響力上在這次的大選差得遠。威爾斯黨都是不會跟保守黨合作的;所以說,保守黨這一回是真正「無朋友」的。但是在遠處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則給保守黨一絲的希望,保守黨如果能比預期取得更多的議席,想勉強組成聯合政府的話大概要指望民主統一黨雪中送炭。其實民主統一黨跟保守黨唯一目標不一致的應該只是是否持續補貼北愛不穩的經濟表現;北愛的宗教影響力比聯合王國的任何一國都要根深柢固,所以在不少議題上即使是進步型政黨都比保守黨更要保守,遑論民主統一黨。而其維持聯合王國統一的路線更是與保守黨相當一致。預計今次大選將會不過不失,取得 8-9個議席 (去屆國會它佔 9席)。

Politics Geeky Stuff...


在此有趣地一提是,在北愛爾蘭,有一個名為新芬黨 (Sinn Fein) ,是以上提及的民主統一黨的頭號對手,跟其政治理念幾近相反;但是卻對政治格局沒甚影響,因為新芬黨是一個在西敏國會採用棄權主義 (Abstentionism) 的政黨-他們會競選議席,但是不會投票,亦不會有任何政治操作,只是「生人霸死地」。他們以這一個方法來浪費西敏國會的議席,表示不承認該國會的正當性,是一個頗另類的「抗爭路線」。

5/05/2015

英國大選倒數第五天 - 保守黨

接下來這個黨不但是在這次的特別報導的「晚期」,它的選舉特色都是吸納較多的晚期游離票 (late swing vote)的,當然就是在說 保守黨 (Conservative Party)

(接下來的報導並不會羅列有關政黨提出的政策細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政黨的Manifesto。)



保守黨是傳統的中間偏右的大黨,亦是最近一屆聯合政府內的多數黨;過去五年的聯合執政算是收拾了爛攤子,救活了經濟(在最近的經濟數據,英國在歐盟甚至其他發達國家中算是數一數二;大選的那一個季度 GDP  的增長卻見輕微倒退),只是收支依然是未如承諾般平衡,而國債仍在堆疊。雖然保守黨聯合自民黨已經出人意料地穩定施政,只是他們的保守路線往往令最重的負擔落在社會上較微弱的肩膀上,而不少選民都認為罪在保守黨。因此,保守黨的支持度是跌了不少的。

保守黨的黨魁是 David Cameron;根據不同的民調,他個人的支持度是在眾多黨魁中最高的,他的形象討好正正跟工黨的 Ed Miliband 造成一個對比-更有趣的是,跟各自的政黨比起來,David Cameron 比自己的黨支持度高,而 Ed Miliband 恰恰就是領導一個比自己支持度高的政黨。(位置對調的話,大概這次的選舉就沒有懸念了。)

保守黨在這次的大選主打經濟政策 (根據民調,經濟議題是這次大選中選民最關注的) 以及去留歐盟的公投。他們計劃落實去屆國會表決了關於削減開支 300 億英鎊的議案 (除了以加強防止逃稅瞞稅的 50 億預計收益填補外,就是在福利開支上再削減 120 億。)他們在過去一年更新增二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而保守黨亦聲言他們連任的話將會繼續造就更多就業機會,以提高就業率來解決貧窮問題。而保守黨亦聲言他們是唯一一個能為英國爭取到在歐盟內的變革以及去留公投的政黨(事實上都是,因為工黨明確否定了,英獨黨以及綠黨會爭取公投但是礙於議席太少做不了甚麼,自民黨雖然在近日表示在否定公投的態度上軟化但是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不會提出公投的。)所以去留歐盟的公投就成為保守黨獨特的單議題籌碼。

雖然說保守黨的右派保守路線一般都不是太討好,但是如果你是個支持審慎理財的人,而又是游離的,最後票投保守黨是不出奇的。一個社會大概就是要有人做醜角,而且保守黨看來有下苦工改善形象的。以下是筆者認為拍得不錯的一段政治廣播,居然拍出跟美國民主黨相似的風格:


穩妥今個世代的財政,留給孩子更好的未來;人人就業,自力更生;沒有人不想要吧?(而且的確跟希拉莉的參選宣言很似,尤其是兩者都是在影片末端才出現。)

最後,講一講保守黨在今次選舉的重點政策。


經濟方面,他們承諾會繼續減低財赤,預計在 2017, 18年左右會開始有財政盈餘;增加免稅額,好讓國民(尤其是低收入的)可以保留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income);增加免除遺產稅的額量。

醫療方面,下屆國會任期內撥款 NHS 所需的 80億英鎊。

房屋方面,把房協 (Housing Association, 有別於香港的房協,英國的房協是公共營運的,提供的單位較像公屋)的租置單位加入津貼買樓計劃 (Right to buy) 的覆蓋範圍內。多建二十萬個單位預留給四十歲以下的首次置業者。

移民政策方面,舉行去留歐盟的公投 (in-out referrandum)。

教育方面,移除大學學位的上限;推行全國性的研究生 (包括碩士及博士生) 的貸款計劃。

Politics Geeky Stuff...


保守黨除了出名多 late swing votes 之外,還有較多的「害羞」支持者,所以有 "shy Tory" 的說法。他們的支持者一般都不情願透露自己支持保守黨,尤其是年青人,大概是社會對保守黨的壞印象所致,所以往往民調都較難掌握保守黨的實質支持度。而在過往的選舉都多次低估了保守黨的支持度。情形有點像在香港即使票投民建聯的人,相信都會盡量隱瞞。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有新聞指,Nick Clegg 在 Sheffield 的選區有大量的保守黨支持者將會策略性投票 (tactical voting)不讓工黨當選,順帶保了 Nick Clegg的議席。

還有的是,雖然今日的保守黨的創黨黨員有不少是當年的 Tory Party的舊黨員,但時至今日 Conservative Party 才是保守黨的正名,Tory 是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右翼黨派,當年的Tory 比今日的保守黨是更保守,更右的。

英國大選倒數第四天 - 英國獨立黨

到了大選報導的第四天,今天討論的是比昨日提及的蘇格蘭民族黨 (SNP) 更左右難分、比此前提及的政黨更要著重黨魁的個人魅力的英國獨立黨 (UK Independence Party)

(接下來的報導並不會羅列有關政黨提出的政策細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政黨的Manifesto。)




英國獨立黨的黨魁是 Nigel Farage ;直至1992年,Nigel Farage 仍是保守黨的黨員,後來他脫黨;在2006-09 年,他已是英獨黨的黨魁,2010 年大選時卻退了下來,直至大選過後才重掌帥印。由 1992 年成立以來英獨黨都是一個單議題政黨 (single-issue political party),一直推動英國脫離歐盟 (European Union, 有別於歐羅區) 這個政治章程 (political agenda)。事實上,在國會解散不久前,英獨黨依然是事無大小-政治大事以至民生小事-都歸咎來自歐盟中經濟較落後的國家的移民(主要是匈牙利、保加利亞,甚至是波蘭)-這是其中一個原因英獨黨給人一種非常種族歧視的印象。到了撰寫政治宣言 (manifesto)後, 英獨黨才經 Nigel Farage 帶出較以前多樣的政策建議。Nigel Farage 更直言之前英獨黨的政治宣言都是一大堆的胡言亂語 (drivel)。

Nigel Farage 及其黨友言行「踩界」、充斥保護甚至排外主義色彩,跟英國大眾中思想較開放的及主張平等、多元、博愛的社會氛圍其實格格不入。而 Nigel Farage 亦不久前在 BBC Leaders interview 中跟新聞主播 Evan Davis 承認他和他領導的政黨就是要以這些一般人覺得較過份的言論來吸引注意力。(不過招惹過多的負面新聞應該不是他們所期想的吧?)

Nigel Farage 曾經在幾次的電視辯論、訪問中直言不諱作過多個令人聽得側目的聲稱:歐盟區內重視人的移居自由 (freedom of movement)等同開放邊境予數以百萬計的(非理想移民或直接說:低等)人 ( 至今 net migration 依然是30 多萬),而且他們會進行所謂的「福利旅遊」 (benefit tourism)、公營的醫療機構 NHS 年復年被外國人濫用-他指經常有外地愛滋病患者特地跑來英國濫用其免費的醫療服務 (health-care tourism)、又指英國有部分地區貧民窟化 (ghettoisation) 以及過度「回教化」以致甚至執法人士都不敢入內維持治安- Fox News 早前對Birmingham 的報導指它是 "No-go Islamic zone"或多或少就是受 Nigel Farage 「啟發」(後來他辯稱指此類問題在法國較嚴重,英國的情況尚算輕微)。Nigel Farage 及其政黨同時認為英國廣播公司 BBC 太左傾 (同時有左派人士指 BBC 太右傾,筆者覺得 BBC雖為建制廣播公司但是它是相當中肯的) ,指控其為其中一個建制反派,最近更認為應該限制 BBC 的影響力-例如不應該再提供娛樂節目 。(即是說 BBC不再製作 Doctor Who、Strictly Come dancing、Sherlock Holmes等的節目,這個對於筆者是壓過其他議題馬上令我否定英獨黨的政治立場,笑)此類的例子罄竹難書。

但是,Nigel Farage 及其英獨黨的確代表了不少日常生活感受到壓力或思想較封建的選民。其實移民(縱使是低技術的移民)的經濟總貢獻都是大於他們對公開開支造成的負擔,只是每年大批難以預算的移民名額大概會對房屋、醫療等的社會配套構成不少的壓力,而英獨黨在這方面的論點是頗為難以辯駁的(只是,英獨黨支持度較高的地區往往是移民較少,換言之較不受移民問題影響的地區)。而他們提倡先脫離歐盟,再實行一個參考澳洲式的移民計分制(歐盟以外的移民一向是以計分制甄別的)。加上 Nigel Farage 能言善辯,帶著一種另類的演講魅力-就似是那種在 Pub house 摸著酒杯大條道理講得頭頭是道的,而且是一般人的談吐、不經政治雕琢的。大家看一看他這一段的政治廣播就大概明白:


口號是: Believe in Britain ,挺吸引的。

在其他政策方面,英獨黨經黨會議後決定支持 NHS 繼續公共營運(Nigel Farage 個人曾表示想以醫療保險形式來支付醫療服務,但是礙於其他黨友的反對而改口支持公共營運原則);英獨黨提議撤除對外國的人道援助 (foreign aid) 調配開支至本國民生項目;在外交方面,英獨黨認為英國不應該只是放眼歐洲而「背棄」其他 Common Wealth 國家,應在脫離歐盟後跟 Common Wealth 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

雖然 Nigel Farage 跟他批評的建制精英階級同是畢業於公校 (public school),而英獨黨正正在煽動右翼的民族主義情緒,但是他卻聲稱他的英獨黨才是為建制外的人發聲(例如爭取更多免稅額)把其政黨塑造為平民/草根政黨、為他的人民大軍 (People's army) 爭取更合理的保障、更提倡要對付貧富懸殊的問題;同時卻認為政府應該廢除遺產稅(主要惠及富有的人)。所以說,英獨黨的政治路線是左右難分的,大概是一個民粹黨。

而 Nigel Farage 已經排除了跟任何政黨(包括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性,他指英獨黨只會運用其影響力或在其他議題上借票以爭取去留歐盟的公投或監督保守黨(假設它成功繼續執政)舉行的公投的公平性。

Politics Geeky Stuff...


其實,英獨黨跟自民黨在選舉制度上面對同一個難關,在此先引一引之前文章提到關於簡單多數制 First-past-the-post 的問題:

因為 First-past-the-post 下的投票結果只是反映每個選區獲票最多的政黨,所以即使有政黨在不同選區獲得很多票或票源只是集中於某少部分選區,都有可能只得較少議席。自由民主黨就是活生生一個例子。情況可見於下圖,vote share 自由民主黨跟工黨及保守黨其實相當接近,但是 seat share 就差遠了。2010 年為例,保守黨持有36.05%的票,工黨持有28.09%,而自由民主黨都有23.03%,但是保守黨卻獲得306個議席,工黨 258席,而自由民主黨僅得 57席。

跟自民黨不同的是,英獨黨的票源不是太集中,反而是太分散。英獨黨在現行選舉制度下的不利情況比自民黨面對的更嚴重;參考最近的民調,自民黨的票數預計跌至總票的 8% ,但據預計它仍能維持二十多席,但是支持度居於14% 的英獨黨卻看來只會贏到 1- 2個議席。

這個選戰上的不利令英獨黨更遠離右翼保守路線,反而極力支持把選舉制度上轉為比例代表制。

政治,就是這麼不清不楚...

5/03/2015

英國大選倒數第三天 - 蘇格蘭民族黨

前兩天為大家報導過兩大傳統政黨 (自民黨及工黨),今天會詳述的 ... ... 並不是剩下的一個大黨,而是對工黨以至整個國會憲政將會有深遠影響的蘇格蘭民族黨 (Scottish National Party)



(接下來的報導並不會羅列有關政黨提出的政策細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政黨的 Manifesto。)

蘇格蘭民族黨是近年冒起以民族主義起家的政黨 (nationalist party),它的名聲與支持度在前任的黨魁 Alex Salmond (現任的黨魁是在最近蘇格蘭獨立公投遭否後接任的)的帶領下指數式上升。在 Alex Salmond 的堅定爭取下,蘇格蘭在2014 年9 月獲得一次獨立公投的機會,雖然獨立議題被否決 ( 55 % v 45%) ,但是蘇格蘭的確經過了一次重大的「公民覺醒」(Civil awakening)的洗禮,公投的參與率極高,而蘇格蘭本國亦進入了一個全民論政的時代。而蘇格蘭民族黨的會員數目亦持續上升,在不同的訪問中,不少本來投票反對獨立的選民都不約而同指他們雖則不同意獨立,但是認為蘇格蘭民族黨才是真正為蘇格蘭爭取福祉的政黨,在大選中會轉向支持其政黨。而正如之前的報導提及,不少民調及指數報告都預計蘇格蘭民族黨將會壓倒性擊倒在蘇格蘭唯一尚有不少議席的大黨-工黨,而成為英格蘭以北的絕對大黨。

蘇格蘭民族黨現時的黨魁是 Nicola Sturgeon;這名政治人物承繼了上任黨魁贏得的民氣,卻沒有 Alex Salmond 那種整天想搞散聯合王國的「壞人」(bogeyman) 形象 -而她亦打從上任開始就注重建立正面形象,同時試圖把政黨的路線形象打造為一個為蘇格蘭甚至全英國爭取更加進取 (progressive) 的政策的政黨(反對財政緊縮、反戰尤其核武、以累進稅補貼公共開支等等)。當然跟其他的民族主義政黨一樣,她會或明或暗把蘇格蘭的利益放在聯合王國之上,而當兩者的利益有矛盾的時候,蘇格蘭民族黨對聯合王國統一性的威脅就不好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Nicola Sturgeon 雖為蘇格蘭民族黨的黨魁,但是,她本人並不會競逐西敏國會 (全英國性的國會)的議席,而她擁有的議席是蘇格蘭國會的議席並且是蘇格蘭的首席部長 (First Minister) 。她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預計會贏得接近 50 席(全蘇格蘭有59 個議席)的西敏國會蘇格蘭區的議席(該黨並沒有在蘇格蘭以外派出任何侯選人選)。

筆者認為由於蘇格蘭民族黨是一個「區域性政黨」-他們不會取得全英國的多數議席,而且出於慣例「區域性政黨」(正如威爾斯黨及只是出選北愛爾蘭的政黨)只會在關乎個別政黨所屬國家或全英性的議案投票- 所以他們提出的具體政策是相對不重要的。他們的角色是造王者 (King maker) ,在大黨之間作抉擇,再在相關的議案上作協議。

而他們今次大選的政治宣傳筆者是挺喜歡的,感覺蠻有活力的: (還有就是,蘇格蘭真的很美)


今次的大選,蘇格蘭民族黨似乎選定了反保守黨、願意支持工黨的路線(當然,正如之前的文章提到工黨黨魁 Ed Miliband 對此是堅決拒絕的)。但是選民不應該善忘,在戴卓爾夫人挑戰工會、清拆工廠前,保守黨在蘇格蘭仍把握相當數量的議席時,蘇格蘭民族黨曾經是一個右翼政黨,再者在工黨的 James Callaghan 在任英國首相期間,上世紀七十年代,正正就是蘇格蘭民族黨出於工黨不能為蘇格蘭成功爭取權力下放(建立蘇格蘭國會)而發動不信任動議拖垮執政的工黨。

可以說明的是,一個民族主義政黨在意識形態上是沒有固定立場的,為了自己的國家及政黨的利益,它可以向左擺,亦能向右擺。工黨的 Ed Miliband 亦曾經對 Nicola Sturgeon 的蘇格蘭民族黨有過相關的指控。

無論如何,蘇格蘭民族黨在今次的大選是選定了大打進步左翼路線,黨魁 Nicola Sturgeon 亦表明任何想取得該黨支持的政黨(暗示:工黨)必須:1. 停止復修及更新以蘇格蘭 Clyde Naval Base 為基地的 Trident 核武程式(近來看來他們是可以妥協復修及更新核武程式但搬離蘇格蘭的方案)2. 停止緊縮開支。後者是工黨樂見的-他們都正在宣傳有限度的緊縮開支,但是前者,工黨跟蘇格蘭民族黨就似乎有無法妥協的分歧。而且蘇格蘭民族黨本來就有一個(暫時)地下的政治任務-爭取蘇格蘭獨立;Nicola Sturgeon 至今仍未否認會在短期內爭取另一次的獨立公投,只是說今次的大選跟公投無關。

Politics Geeky Stuff... 


這篇文章的 geeky session 更上一篇的有關,在這先引一引:

『在政治的博奕下,蘇格蘭民族黨乘著蘇格蘭的反保守黨情緒強烈針對保守黨,同時亦可透過反對保守黨的緊縮開支計劃 (anti-austerity) 為蘇格蘭國會爭取減少削減開支甚至增加撥款。所以蘇格蘭民族黨多次表明會支持工黨政府,聲稱他們會令工黨的施政更 progressive ,一方面建立政黨爭取公平社會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工黨在蘇格蘭的選票(根據他們的說法,投票予蘇格蘭民族黨等於投票予(更進步的)工黨,因為蘇格蘭民族黨會支持工黨執政)。

但是,工黨既想爭取成為(過半數的)最大黨,又想保持自己在蘇格蘭的影響力(不想蘇格蘭的工黨支持者轉向支持蘇格蘭民族黨);加上工黨亦不希望自己被其他政黨攻擊他們會跟想分裂聯合王國的人合作,所以他們頗聰明地再三否定會跟蘇格蘭民族黨合作。他們這樣做既可以威嚇工黨想轉投蘇格蘭民族黨的支持者票投工黨,而且不會增加保守黨的執政機會,因為蘇格蘭民族黨已表明不會支持保守黨,蘇格蘭民族黨將難以對工黨發動不信任動議。』

如果民調及指數報告的預計沒有大錯,蘇格蘭民族黨將會成為最大影響力的造王者,而他們會支持一個(根據同類民調及指數報告)第二大黨,那就衍生了多個憲制性的問題了:

究竟國會的民主體制下,還是否少數服從多數 (Majority rule) 呢 ?

究竟是否應該由最少人討厭的政黨執政?

究竟執政黨要取得只是代表聯合王國其中一國的政黨的祝福 (blessing) ,對整個聯合王國是否公平呢?

而且蘇格蘭民族黨雖然將會成為蘇格蘭第一大黨,但是保守黨據預計才會是英格蘭第一大黨;由於蘇格蘭民族黨的介入,而使得英格蘭選民在英格蘭無法由他們大部人選出的第一大黨執政,這對英格蘭的選民公平嗎?(當然蘇格蘭會認為這個正正是他們長期面對的不忿-聯合王國國會長期由英格蘭選出的大黨把持;只是,蘇格蘭早有自己的國會,而英格蘭是沒有自己的國會的)

加上,蘇格蘭民族黨的 Nicola Sturgeon 更沒有否定其政黨是否在只涉及英格蘭的緊縮開支議案中投票(原因是,這類議案有機會波及蘇格蘭),換言之,蘇格蘭民族黨已預備打破慣例,「粗暴干涉英格蘭內政」。這是否對英格蘭人公平?又是否合憲?

而工黨已經多次堅決否定跟蘇格蘭民族黨以任何形式(包括正式協議形式的聯合政府以及原則條件式的所謂 Confidence-and-supply協議)合作(Ed Miliband 在4月30 日的電視辯論上甚至表示如果要跟蘇格蘭民族黨才能組成政府執政,他寧願不組成政府,由得保守黨執政),看來即使是工黨執政(暫時較有可能),都只會是少數派政府 (minority government),這是否意味著少數服從多數 (Minority rule) 的開始?

這些問題都是在 5 月7 日的大選後不好解答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投票日過後一切便一清二楚,事實是,投票日後,複雜的政治遊戲才剛剛開始。

英國大選倒數第二天 - 工黨

第二天的特別報導將會把焦點轉移到政治光譜較左的位置,今天談一談工黨 (Labour Party)



(接下來的報導並不會羅列有關政黨提出的政策細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政黨的 Manifesto。)

工黨是傳統中間偏左的大黨;而在今次的大選,它明顯地在政治光譜上向左移。如果說戴卓爾式 (Thatherite) 的右派政經實踐催生了 1997 年貝理雅 (Tony Blair) 領導的「新工黨」,那白高敦 (Gordon Brown) 執政下對金融機構的寬鬆監管引致的經濟危機以及金馬倫 (David Cameron) 的財政緊縮就殺死了「新工黨」。

工黨的黨魁是 Ed Miliband;在他的領導下,工黨重新調整了它的意識形態, Ed Miliband 更曾經大膽承認自己是社會主義者 (Socialist) 。事實上,在競選黨魁時,他就是憑較左的政治路線嬴得工會的支持,擊敗自己的哥哥 David Miliband 。而競選時的兄弟相爭更被保守黨的人借機攻擊 Ed Miliband -指他是個陰險的人 (backstabber) ,為了權位即使兄弟也不放過,更聲言如果 Ed Miliband 當選的,他日必會把蘇格蘭民族黨 (Scottish National Party) 引狼入室,對聯合王國放暗箭。而事後大概因為保守黨的指控太無稽,保守黨反被指出言惡毒。

要探討工黨今次的大選,不得不再細述一下黨魁 Ed Miliband。他在這次的大選可謂是一個神奇人物。在選戰開始前,他曾經醜態百出,包括在批評他保守黨的對手離地而聲稱自己代表工人階級時被問及一般人平日每週買雜物的平均花費時卻被難倒、吃三文治時的醜態、以及被人攻擊他奇貌不揚神似卡通人物 Wallace:



更有一段時間傳出黨內對是否支持由他出任黨魁有分裂意見、有人想密謀奪位的風聲。













後來塵埃落定、而工黨都不想由於黨魁的個人形象而影響政黨重新執政的機會。所以都放下爭執,全力支持及在社交網絡上為 Ed Miliband 扭轉他的形象:


















以上的社交網絡攻勢更形成一個潮流,出現了不同的 hashtag, #Milibae #Milifandom 等等。

而 Ed Miliband 亦不斷爭取更多的電視辯論以增加曝光率以及對廣大選民證明他是首相的材料,一洗以往的醜態形象。

工黨在今次大選的選戰路線是:批評執政的保守黨雖然令經濟好轉,但是卻要最貧苦的國民承受最大的打擊,而且執政黨亦不能兌現在任期內平衡收支的承諾。工黨亦指出保守黨增加的就業機會是不穩定的工種,例如兼職,零工時合約 (zero-hour contract)(只是,事實上,被工黨形容為萬惡的零工時合約只佔新就業機會的 2% ,而且有人亦認為零工時合約是可以為僱傭雙方帶來彈性)。工黨亦曾經警告執政黨會引發生活開支危機 (Cost of living crisis),只是後來通脹率偏低,而令他們的指控失效。工黨最終想帶出的訊息是保守黨縱使實施嚴苛的政策,但是都不能 "fix everything"。雖然工黨不希望保守黨再次執政,但是Ed Miliband 已多次堅決反對跟蘇格蘭民族黨合作,即便這是他們組成聯合政府 (coalition government) (有別於少數派政府, minority government) 的(唯一)可行途徑。

工黨聲稱他們 "Got a better plan for Britain",而他們認為 "Britain only succeeds when working people succeed"。事實上,各大政黨都聲稱自己會為所謂的 working people 發聲、爭取權益。Working people 相信那一邊就是他們的抉擇了。

工黨這次的政治宣傳片找來 Martin Freeman (曾出演 Lord of the Rings 的哈比人、福爾摩斯電影的 Doctor Watson)來念一段獨白,或俗稱「背書」:(筆者覺得有點硬銷、有點納悶,去片大家自己看看)


工黨競選團隊自知選民不信任他們的財政管理,所以他們承諾他們會每年都減少財赤(但沒有確實說明收支平衡的時間表)。他們亦坦白承認雖為左翼政黨,他們仍需要在受保護的公共開支外削減開支(所以工黨亦被今年大打進步路線的蘇格蘭民族黨攻擊他們是跟右派保守黨沒有大分別-是 Tory lite)。而 Ed Miliband 說他不想他領導的政黨有太多數字上明確的承諾,因為他希望他的政黨是 "under-promise and over-deliver",而不是"over-promise and under-deliver")。

最後,講一講工黨在今次選舉的重點政策。


經濟方面,工黨承諾他們會把財赤逐年遞減,方法包括對社會保障 (Social security) 及兒童福利 (child benefit)開支增長封頂、停止對富有的退休人士發放冬季燃料補助、開徵新稅(主要增加富裕人士的社會負擔)例如豪宅稅 (Mansion tax)。而在稅務改革上,工黨主打廢除一個名為 non-dom status 的稅項豁免權,聲稱要禁止外地富裕人士長居英國但又不用為其海外的收益繳稅(但是有評論員指出其實只有少部分人濫用這個稅項豁免權,保守黨財長甚至工黨的影子財長 (Shadow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都曾經提出廢除 non-dom status 的連帶影響最後有可能令總稅收減少)。

醫療方面,工黨指他們上任後會為 NHS 聘用額外 8000 個醫生及 2000 個護士,承諾預約後 48 小時內會有醫生看症、一星期內可安排有關頑疾的身體檢查。亦提及會在下屆國會任期內撥款 NHS 所需的 80億英鎊中的 25 億英鎊。

生活質素的保障上,工黨承諾會在 2019 年前把最低時薪提升至 8英鎊。廢除零工時合約(定時工作超過12星期傭員有權要求正常合約)。把 Energy bill 凍結至 2017年。

移民政策方面,工黨聲稱他們會停止對移民工人發放過於寬鬆的福利以及透過其他的措施,嘗試減少歐盟的移民人數。但是聲言不會支持去留歐盟的公投 (in-out referrandum)。

國防方面,他們跟自民黨的取向差不多,大家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而工黨則堅決反對跟蘇格蘭民族黨合作,認為他們只希望爭取獨立,破壞聯合王國的團結,危及國家安全。

Politics Geeky Stuff


其實大選發展至今,工黨置身於一個微妙的處境,而且優勢日益擴大。蘇格蘭民族黨 (SNP)、威爾斯黨 (Plaid Cymru)、綠黨 (Green Party) 已經堅決表明不會以任何方式,甚至反對保守黨再次執政。而多份民調及指數報告預計蘇格蘭民族黨將會取得大幅度增長的議席、保守黨會失去部分議席、而有可能與保守黨合作的自民黨亦會失去相當多的議席。換言之,在眾多反保守黨的政黨的情況下,莫道保守黨想組成聯合政府,即使他們想以少數派政府執政亦難以成事(因為即使是少數派政府亦必須有多於一半的國會議員支持政權或不會對政府投不信任票)。

在政治的博奕下,蘇格蘭民族黨乘著蘇格蘭的反保守黨情緒強烈針對保守黨,同時亦可透過反對保守黨的緊縮開支計劃 (anti-austerity) 為蘇格蘭國會爭取減少削減開支甚至增加撥款。所以蘇格蘭民族黨多次表明會支持工黨政府,聲稱他們會令工黨的施政更 progressive ,一方面建立政黨爭取公平社會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工黨在蘇格蘭的選票(根據他們的說法,投票予蘇格蘭民族黨等於投票予(更進步的)工黨,因為蘇格蘭民族黨會支持工黨執政)。

但是,工黨既想爭取成為(過半數的)最大黨,又想保持自己在蘇格蘭的影響力(不想蘇格蘭的工黨支持者轉向支持蘇格蘭民族黨);加上工黨亦不希望自己被其他政黨攻擊他們會跟想分裂聯合王國的人合作,所以他們頗聰明地再三否定會跟蘇格蘭民族黨合作。他們這樣做既可以威嚇工黨想轉投蘇格蘭民族黨的支持者票投工黨,而且不會增加保守黨的執政機會,因為蘇格蘭民族黨已表明不會支持保守黨,蘇格蘭民族黨將難以對工黨發動不信任動議。

再者,工黨與蘇格蘭民族黨在國防 (上篇文章提及的 Trident Programme)  以及國家統一等的大議題上的確有出入的地方,以少數派政府執政反而可以更全面推動政黨的理想政策。

這幾回的政治博奕其實相當有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留意一下。

英國大選倒數第一天 - 自由民主黨



為期七天的特別報導第一天想講講 自由民主黨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自由民主黨是一個傳統的中間黨,亦是近三十年的第三大黨。它之所以定位於政治光譜的中間,是因為自由民主黨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尾由偏右的自由黨 (Liberal Party) 以及偏左的社會民主黨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合併組成的。黨名的「自由」正正是來自自由黨,而當中的「民主」則來自社會民主黨。(輕輕一提,黨史較長的自由黨其實是當年輝格黨 (Whigs Party)比較崇尚自由主義的中產階級分拆出來的,而社會民主黨則是1970s 部分當時的工黨及保守黨的黨員分拆組成的。)





接下來的報導並不會羅列有關政黨提出的政策細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政黨的 Manifesto

利申:筆者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大選以及 Local Council 的選舉均投票予自由民主黨(不幸地兩次選舉自由民主黨在相關選區都同時落選),但是筆者會盡量持平報導。

自由民主黨的黨魁是 Nick Clegg; 近年的選戰策略是宣稱兩大左、右翼政黨都不適宜獨自執政,要它這個中間政黨來監督、中和。

所以在2010年的大選,他們就拍了以下的政治宣傳,由當時紅極一時的黨魁訴說大黨派怎樣的「離地」,怎麼的不信守承諾。



只是,自由民主黨在大選小勝取得57個議席(總議席:650個)後,跟當時(不過半數的)最大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 (Coalition Government) 。而 Nick Clegg 後來發現自己不能兌現廢除大學學費 (Abolition of tuition fee) 的承諾(儘管自由民主黨兌現了其他比較大項目的選舉承諾),他領導的政黨的支持度馬上插水。最後逼使他公開道歉,他的公開道歉更被人改編放上 Youtube:





但是他的公開道歉以及聯合執政的政績看來都無法阻擋支持者對他領導的自由民主黨的「票債票償」-多份民調及指數報告都預計該黨今次大選的議席將會比起上一次的選舉下跌一半。

Nick Clegg 對關於廢除學費失守承諾的辯解是:自由民主黨是以少數黨加入聯合政府,所以不能實施該黨所希望的全部政策(只是,其實在上次大選時黨內已有黨員表示 Nick Clegg 廢除學費的承諾不切實際)。

而他亦強調他們的確在聯合政府內運用其影響力推動多項有利民生及經濟的政策,包括:增加免稅額(令更多賺取低收入的人士不用交稅)、擴展學徒計劃 (Apprenticeship) (扶助年輕人就職)、改革退休金計劃 (Pension Scheme) (推行「三重鎖  Triple-lock 」 以保障退休金有可觀的增長率、發放更多補助予特殊學校、擴大免費學校膳食的覆蓋範圍、增加產假的日數及彈性(推行男士侍產假以及自2015年4月起配偶可分享產假)等等。

當然,所謂聯合政府就是政策都是聯合推出的,自由民主黨難以證實以上的政策都是它的功勞-可能性是保守黨同時都想推出類似政策。而話說回來,聯合政府執政期間的經濟反彈(英國2014-15的經濟增長是歐盟甚至其他發達國家中最快的其中一個)都應該算上自由民主黨。


如今國會解散、大選在即,自由民主黨馬上跟保守黨割裂,例如在前天(4月29日)自由民主黨的政府內閣成員 Danny Alexander 就爆出保守黨內閣成員提出削減對孩童的補助(須知孩童貧窮 Child Poverty 在英國是敏感話題,在問題日益嚴重時提出削減補助幾可等同政治自殺);而保守黨黨魁 David Cameron 回應時沒有否認曾經有保守黨的人提出相關政策,但是他自己在當時予以堅決否定。

由於經濟問題是今次大選的重要話題,怎樣平衡帳簿 (Balance the fiscal budget)是可謂「重中之重」,所以自由民主黨提出他們會平衡收支以及減少國債,以免債務重擔傳至下一代。他們亦源用上次選戰的類似策略,指工黨會輕視國債、過度開支、借貸度日,而保守黨則太沉迷削減開支,引致國民福利保障受損,公營事業(例如英國人最鍾愛的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無法有效運作。Nick Clegg 的宣傳口號是 "We will finish the job of getting the deficit down/ balancing the book, but do so FAIRLY" 。

自由民主黨今年的政治宣傳都是「向左走,向右走,都係睇定D行中間路線」。筆者自問有點厭倦此等宣傳手法:


最後,講一講自由民主黨在今次選舉的重點政策。


經濟方面,自由民主黨宣稱會在2018年完全平衡收支 (Balance the budget)-有異於國債 (National debt)-他們會透過開徵新稅,例如新的企業稅(尤其是銀行界)(Corporation tax on banking sector),同時會繼續投資於全國性的基建項目。

醫療方面,自由民主黨承諾會在下屆國會的任期內撥款 NHS所需的 80億英鎊 以及增加對精神科 (Mental Health) 的撥款。

教育方面,自由民主黨貫徹自由主義提倡的機會平等,所以 Nick Clegg 聲言教育撥款將會是他組成聯合政府的底線 (Red line) 。他指出,基於學童人數上升以及通脹(雖然暫時非常之低,最新數據顯示通脹率只有0.3%)的關係,撥款必須相應上漲,否則他是不會加入任何聯合政府。

移民政策方面,自由民主黨一向是支持歐盟的政黨。Nick Clegg曾就是否留在歐盟的問題上跟反歐盟的強硬派政黨黨魁 Nigel Farage 辯論。而他亦聲言只會在有新的政治權力交出歐盟時才會考慮是否離開歐盟的公投 (in-out referendum),換言之,保守黨提出在當選後會爭取舉行的公投是跟Nick Clegg的黨的立場是不相容的。

國防方面,即將需要復修及更新的英國核武潛艦系統 「三叉系統」(Trident)是重點討論項目。自由民主黨雖然反戰,但都必須承認國防的需要。所以他們贊成撥款(雖然這是個過萬億英鎊的計劃),但是自由民主黨認為應該討論是否需要現時的4艘潛艦(他們提議只保留3艘)以及潛艦是否需要定時大範圍巡邏。他們亦同時認為核武其實不能解決例如中東 IS、西非疫症、北非政局動盪等的危機,應該在國防資源上更靈活運用而非只是依賴核武。

重點承諾就如上述,但是相信與否就是大家自己的判斷了!

Politics Geeky Section:


其實自由民主黨一直以來都是現行投票機制下的輸家,因為 First-past-the-post 下的投票結果只是反映每個選區獲票最多的政黨,所以即使有政黨在不同選區獲得很多票或票源只是集中於某少部分選區,都有可能只得較少議席。自由民主黨就是活生生一個例子。情況可見於下圖,vote share 自由民主黨跟工黨及保守黨其實相當接近,但是 seat share 就差遠了。2010年為例,保守黨持有36.05%的票,工黨持有28.09%,而自由民主黨都有23.03%,但是保守黨卻獲得306個議席,工黨 258席,而自由民主黨僅得 57席。



其中一個解釋是自由民主黨有不少的所謂「堡壘選區」Castle Constituency,他們在這些選區的得票很多,而其他選票的分佈則比較分散。結果就是很難完全「清黨」,但是得票就往往不能在得到的議席中反映。所以他們有些時候會被譏諷為政治界殺不死的曱甴。

亦因此緣故,自由民主黨一直爭取比例代表制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這樣一來,他們的總得票就可以更公平地被反映了。而他們亦聲稱2010年加入聯合政府是想證明在比例代表制下選出的多政黨政府是可行的,是不會導致政策不通的,是能有效執政的(香港人可能對多政黨議會有不少體驗,事實未必如自由民主黨所想。但是香港的經驗又可否完全應用於英國的國會呢?)。

只是,他們在2010年跟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談判協議時只能爭取到是否把選舉制度改至較接近比例代表制的 排序複選制 (Alternative Vote) 的公投。而該公投亦在2011被逾6成的票數否決。

4/29/2015

2015 英國國會大選前瞻

2015年5月7日,就是英國國會大選的投票日。筆者跟 MediumRaw 的總編提出由5月1日起,一連七日將會特別報導今年的國會大選,大家都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於是筆者就去馬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 MediumRaw 的官方網頁 或留意其 facebook page 的動態閱覽有關文章,甚至交流意見,切磋一下。

這次為期七日的特別報導的章程,大致就是:每天主要圍繞一個政黨闡述它在這次大選提出的政策、對選民的承諾、對其他政黨的攻擊、甚至是在選戰期間的軼事。而這次會提及的政黨是:自由民主黨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工黨 (Labour Party) 保守黨 (Conservative Party)綠黨 (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 (UK Independence Party) 蘇格蘭民族黨 (Scottish Nationalist Party)威爾斯黨 (Plaid Cymru) 以及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除此之外,更有可能報導每日特別的大選新聞,還會有一個部分是 politics geek 更感興趣的。

今次的選舉與我有關嗎?

如果你手持英國護照或其中一個 Common-wealth Countries 的護照或香港特區護照,而人在英國的,只要你在限期日(4月20日)前登記為選民,就可以投下你神聖的一票。而不可以投票的,留意下一下英國這個歷史最悠久的民主政體的大選新聞,增長一下自己的政治智慧亦未嘗不可呀。 說不定香港的朋友們,他日人在英國,可以參與民主的選舉,都用不著盲投嘛。

英國國會的組成?

英國的國會基本上分為上議院 (House of Lords) 及下議院 (House of Commons) ,上議院不是選舉產生的,所以今次國會大選選的就是下議院。

而英國這個聯合王國由於是4個國家組成,4個國家都分別在不同的時期爭取了權力下放後選出自己的國會:蘇格蘭的國會在 Holyrood, Edinburgh 、北愛爾蘭的國會在 Stormont, Belfast、威爾斯的在Cardiff Bay,而今次大選要選的是位於倫敦西敏的聯合國會 Westminster Parliament。而這個國會的辯論項目是關乎整個聯合王國,而非只是某個特定地區的。

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都有只在自己國家競選聯合王國國會議席的「區域性政黨」,重點採用爭取個別國家利益的選舉策略;但是英格蘭卻沒有相對的政黨。

隨著近年的民族政黨,亦即上述的「區域性政黨」的支持度日益增加(尤其是蘇格蘭民族黨, SNP),聯合國會不再是只是全(英)國性的政黨把持,聯合王國其實面對一個不輕鬆的憲制危機。

Politics Geeky Stuff...

這次的大選雖然仍然是簡單多數制 (First-past-the-post),但是無論大家參考任何一個民調,新一屆的國家將會是比近年都要多黨派。 First-past-the-post 之名,卻有邁向比例代表制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之實。

咁... 究竟兩大黨最後能把持多少的議席呢?

3/03/2015

中國霧霾:穹頂之下 (Under the Dome)

關於中國霧霾,穹頂之下 (Under the Dome) 是近來少有以環境保護為中軸題材而不怕挑戰權貴的紀錄影片。看過,很值得一看。暫時只有中文版,但是有心的網民在 youtube 加了英文字幕,可以分享一下。



近年有不少這種揭露真相 (whistle blowing) 的人物,比較例如美國的 Edward Snowden (NSA 監控事件) 以至歐洲的 Herve Falciani (HSBC 協助逃稅事件), 柴靜是很規矩的了。

紀錄片全長 103 分鐘,柴靜自己斥資 100 萬人民弊拍攝。但是,據 BBC 引述人民日報報道,影片原長大約240 分鐘,內含一個質疑中國發展模式的章節;只是當柴靜知會以及上繳紀錄片的原文稿件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有關的國家環評辦公室後,以及在同事的勸籲下,章節刪除了,影片亦剪短了。但是,依然劍指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國家能源模式落後以及不健全。

這次算是中央贊許下,有限度的發聲,但是總比沒有的好。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有足夠量度繼續支持公民參與,長遠應該是好的。

1/30/2015

The way it is: the U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derp... Hong Kong under China

So it's the start of the year; January is a month when the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 corporations review how the past year has fared and try to gauge what is in stock for the coming year. 

For big businesses, Apple seems to have been a big winner recording a handsome amount of quarterly profit (the greatest there ever is so they say) up to December with the other "Big Fours"- Google, Amazon, and Facebook- doing just well along-side. Apple is going big (quite literally with its out-of-norm gigantic iPhone 6 Plus) and up- just as its home-base country. The US economy is looking up or has turned the page (quoting the words of Obama).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bigger picture of the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has seen consistent positive growths, ever diminishing budget deficits, finally pulled back the last combat force from Afghanistan though whether it actually has happened is debatable and quickly found themselves stepping into a new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 But the US economy has surely picked up from the slumber and grim outlook during the years of recession started in 2008, whilst Obama has scored preliminary success in his push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or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Obamacare. This all should have made it easier for the POTUS to deliver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on the third Tuesday of the month. It was, however, the least watched address since the year 2000: drawing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30 million audiences (consider the population of the US standing at 316 million) either streaming or watching it from cable TV. 

Still, the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is some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And mimicking entertainment videos, they actually made a teaser for the address:


Talking about all the positives and the sense of optimism do give you something to cheer for, although in the chamber it still is mostly the Democracts cheering for the president and the Republicans with a grumpy face only occasionally giving standing ovation when the POTUS talked about patriotic stuff which everybody feels obliged to feel positive and give salutes.



On a side note, the address was more like a celebration party than a pronouncement of the set of policies the president is trying to lay out. People are clapping, cheering, giving standing ovation, and the president taking credits for the most trivial stuff at times stretchy- you'd wonder if all politicians are a bit deluded. The lack of champagne is what makes it not a party. But I shouldn't be complaining about this, because I've seen worse here at home. 


Trying to strike a note of similar positivity, Hong Kong's top officials do not have the same ground to be so optimistic. If the US senators and the president were deluded, C.Y. Leung and his underlings were knowingly lying to the public. 

The European Union was troubled, not least by its neighbour motivated almost fanatically by the fickle leader Mr Vladimir Putin. Deflationary pressure across the Euro-zone has piled on so much pressure that Mario Draghi (th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saw no other options but to succumb to the enticing quantitative easing in the footstep of America, Britain and Japan. The possible outcome of Greek default and leaving the Euro-zone (or so-called Grexit) brought to the surface by the unsettling though somewhat expected victory in the parliamentary election by the radical left party Syriza does not only encourage similar movements in Spain (propelled by Podemos, another anti-austerity party of similar style to its Greek counterparty) and Italy, but also threaten the very fabric of the Euro-zone and might just tear it apart. 

Contrary to all these messes, our local clever, talented, sometimes exploiting tycoon Li Ka-shing (or better known as "superman" locally), according to Bloomberg, boldly made a wager asserting that he saw the future in Europe (implying: not Hong Kong). He followed through with his actions; the latest news of him negotiating to buy O2 possibly merges it with Three he already owns thus reducing the UK telecom industry to "Big Three"- O2 & Three, Vodafone and EE-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acquisitions he has already made. 

So what about Hong Kong? China's economy is decelerating, though they insist it is not a "hard landing". And China's grip on Hong Kong's way of life is ever tighter when the sovereignty is launching the hardest campaign against the ubiquitous graft and corruption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transition period is tough for Hong Kong, so tough indeed that many Hongkongese become disillusioned and desperately trying to cope. These days, people learn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ings however ridiculous they are (yes, I'm partly 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incidents of ATV); in fact, people are starting to lie to themselves such that they do not have to live in the unbearable reality which they know is unhealthy in the long run. It's quite hard to stay all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in Hong Kong because it's bad, it's really bad. So when I scoff at the naivete displayed by the US congress and the fuss European countries got themselves into, I stop to remember where I am and I can't laugh no more. Because I've seen worse.